华帜教育 题库中心学历提升 成人高考福建农林大学 水土保持学 复习提纲

水土保持学 复习提纲

阅读 1692 次

一、填空题

1.当水流挟带一定数量的泥沙通过某一段河道时,如果既不冲刷也不淤积,这时水流的挟沙量就是水流挟带泥沙的最大能力,称   挟沙力         。如果水流中实际含沙量超过了挟沙能力,河床就要 沉积   ;反之,河床就会  冲刷  。

2.水力侵蚀的基本动力是  降雨      ;土壤风蚀和风沙流动的基本动力是    风   。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 对象     ,又是影响侵蚀的主要  因素     。

3.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将水土保持工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      山坡防护工程     ;②    山沟治理工程        ;③   山洪排导工程        ;④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

4.在山区沟道内为了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称为       谷坊  ,又名  防冲坝    、沙土坝、闸山沟等。

5.以拦蓄山洪及泥石流沟道(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称为   拦沙坝        。亦称泥坝。

6.以拦洪淤地,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而横筑于沟道横断面上的坝工建筑称为      淤地坝       。

7.选择树种的基本原则:①  适应性强      ;② 生长迅速、枝叶茂盛、覆盖面大、根系发达           ;③  种子量多、易于繁殖、再生能力强         ;④    耐牧性强    ;⑤  见效快,效益高      。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供薪材、蜜源、农产品原料(香料、油料、染料、漆料、其它工业原料等)、工艺品原料等。


二、名词解释

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

2.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在一定的时域空间内,水的运动保持着质量守恒,表示水循环的连续性。

3.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评价,并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而进行,而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4.滑坡

滑坡: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称为滑坡。

5.土壤侵蚀强度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6. 荒漠化

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小型水库工程库址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答:库址选择是水库工程中有关全局的问题,根据经验应注意下列问题:

(1)地形要肚大口小;

(2)有适宜的集水面积;

(3)坝址和库址地质良好;

(4)库址靠近灌区且比灌区高;

(5)坝址附近要有足够和适宜的建筑材料;

(6)坝址附近要有适宜开挖溢洪道的山哑;

(7)水库上游宜草木丰茂。

除以上各点外,选择库址还要考虑施工、交通运输等条件。

 

2.简述土壤侵蚀的规律

答:土壤侵蚀的规律包括①雨滴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的终点速度决定的,也就是说雨滴的终点速度越大,其对地表的冲击力也越大,即对地表土壤的溅蚀能力也随之加大。②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推积。③重力侵蚀作用,坡面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导致崩塌、错落、滑坡及蠕动。④风力侵蚀作用,也就是由于风的作用,使土粒脱离地表及其搬运或沉积。⑤冻融及冰川侵蚀作用,主要是在高山或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作用是寒冻风化作用和冰雪作用。

 

3.简述山洪及泥石流的概念及成因

答:山洪是山区溪流(荒溪)及小河流发生的洪水。山洪的特点是:流速大,冲刷力强,破坏力大,含有大量泥沙,暴涨暴落,历时短暂。山洪按其成因,在我国可分为:①暴雨引起; ②融雪引起; ③冰川融化引起; ④湖泊或水库堤坝溃决引起; ⑤由某几种成因同时引起。

泥石流是产生于沟谷中或坡地上的饱含大量固体物质(泥、沙、石块和巨砾)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等特点,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一系列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而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泥石流的形成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①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②谷坡陡,沟谷底纵比降大;③在沟谷的上、中游区,有暴雨洪水,或冰川积雪融水和湖泊、水库堤坝溃决等提供充沛的水源。

 

四、论述题

论述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答: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任务是

①揭示水、土资源的破坏及其保护,开发与利用的规律性;

②寻求防治水土流失,充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③研究费省效宏的新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④为水土保持规划、治理、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①水土保持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我国的水土流失多分布在高原山区,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资源过度利用,自然生产力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旱、涝、风、早霜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所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必须重视环境建设。水土保持要山 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业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有机结台;要依据流域的自然经济特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改善流域的植被状况,改善流域的土壤环境,更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降低损失;要大力发展经济,建立种、养、加.产、供、销多元经济结构,以实现资源、生物、经济的良性循环。


② 生态环境建设是水土保持的目的之一,生态环境建设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即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草原退化、沙化、碱化的防治,大江大河水污染治理,生物保护等多项内容。而水土保持的目的就是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不论是大流域还是小流域的规划治理,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规划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群体防护作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健康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水土保持以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和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为目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首先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只有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才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